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先天性原发性眼球震颤的大组家系调查
作者:杨朝山  文章来源:鲁山县人民医院  点击数285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我们怀着对先天性原发性眼球震颤的研究添砖加瓦的迫切心情,及时补充和积累家系,早日掌握在我国的发病情况,为将来进行基因定位与基因诊断打下基础、做出贡献。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我国即将进入独生子时代,抓紧时间收集资料,实为当务之急。
方法 首先明确先天性原发性眼球震颤的确切定义,排除各种继发性眼球震颤。其次,明确遗传方式分类标准。调查对象为作者自19857月至20117月,26年来亲自诊断详细记录在册的先天性原发性眼球震颤95个家系,进行详细统计及家系分析。
结果 95个家系中家族成员937人,其中165人为本病人,占总数的18.10%,男性92人,占男性总人数的9.82%,女性病人73人,占女性总人数的7.79%95个家系中先证者男性54例,女性41例。男女之比无显著差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27人,女39人,合计57人,占34.55%;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24人,女15人,合计39人,占23.66%X-连锁隐性遗传男12人,占7.27%;散发性男29人,女28人,合计57人,占34.55%
结论 先天性原发性眼球震颤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其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性人数相同均占多数,其次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少是X-连锁隐性遗传。其遗传方式呈多样化,具有典型的遗传异质性,和李俊洙等人报告相一致[1]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