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虹膜周切口下异常构型睫状突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及眼压控制疗效。 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2月间,我院对28例(2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中发现虹膜周边切除口下有异常肿大及肥厚的睫状突组织,该组织接近及覆盖于晶体赤道部,晶体赤道部与睫状突之间的生理间隙消失,前、后房水通路受阻。术中联合局部切除虹膜周切口下异常构型睫状突组织,旨在建立虹膜周边切除口区域的前、后房之间通路,解除睫状环阻滞发生的风险,促进患者小梁手术房水滤道重建。临床观察术中睫状突切除部位出血,玻璃体及晶体位置;术后眼压、前房恢复、眼内出血、葡萄膜炎性反应及恶性青光眼发生情况。 结果 28例患者(28只眼)虹膜周切口后方肥厚及肿大的睫状突分别予以切除,术中显示虹膜周切口处前、后房交通阻滞解除。28只眼中,睫状突切除1个5只眼,2个12只眼,3个11只眼。5只眼睫状突切除根部有少量出血,术中4只眼局部用含肾上腺素的BSS液冲洗而止住;1眼出血较多,联合显微有齿镊扣夹睫状突根部血管予以止住。术后早期前房恢复良好,无续发性眼内出血及恶性青光眼发生。葡萄膜炎性反应如常规手术。出院时平均眼压8.0±1.5mmHg(术前眼压34.83±8.57mmHg),术后3个月眼压15.2±2.5mmHg,眼前段结构稳定。 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虹膜周切口区睫状突阻塞为睫状体异常构型的病理表现,阻碍房水前、后房自然交通,影响小梁切除滤道的重建,具有继发睫状环阻滞的解剖结构病理基础。术中对此异常构型睫状突组织适当切除,利于小梁切除术房水滤道的建立,减少该类患者恶性青光眼发生有积极的干预作用。28例随访表明虹膜切除口异常睫状突适量切除手术安全,眼压控制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