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伤性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襻固定方式及位置对预后的影响 | 
					 | 
					作者:梁丹,马…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337  更新时间:2004/6/1   
                                                      
                                                       | 
					 | 
					| 目的 研究外伤性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人工晶状体襻固定方式及襻位置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残余囊膜或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对照组为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眼。术前、术后UBM、OCT及常规检查。
结果  研究组39眼中,行囊膜固定25眼,缝线固定14眼。对照组12眼。囊膜固定病例人工晶状体襻位于睫状沟88.0%(44/50),睫状体冠部8.0%(4/50),囊袋内者4%(2/50);缝线固定病例襻位于睫状沟60.7%(17/28),睫状体冠部32.1%(9/28),扁平部7.1%(2/28);对照组襻位于睫状沟33.3%(8/24),囊袋内66.6%(16/24);不同襻固定方式其襻位置存在差异(P<0.05)。缝线固定及襻位于睫状体冠部或扁平部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研究组64.1%术后矫正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襻位于囊袋内及睫状沟者术后矫正视力优于襻位于睫状体冠部或扁平部(P<0.05)。
结论  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外伤性白内障有效的视力矫正方式。准确地将人工晶状体襻植入睫状沟将减少并发症、提高视力。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影像学诊断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下一篇会议投稿: 外伤性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部炎症及血-房水屏障功能研究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