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五年回顾性研究 |
|
作者:郑丹莹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点击数:1386 更新时间:2008/1/30
|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五年回顾性研究 中山眼科中心 郑丹莹 陈丽娜 张振平 梁景黎 目的:评价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 IOL)置换术手术适应症,分析我中心五年来IOL置换术的原因和术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2年起五年内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进行PC IOL置换术的患者共63例(65眼)。研究内容包括首次晶状体摘除的病因种类、IOL置换手术的指征、发生率和术后效果。结果:后房型IOL置换术的比例占全部人工晶状体手术的0.14%。75%患者首次手术在基层医院进行。IOL置换指征包括:IOL偏位或脱位29眼;IOL襻嵌顿14眼,其中9眼由于外伤性或先天性白内障引起。IOL光学面混浊11眼;IOL光学面激光损伤14眼,IOL屈光度数明显不准确7眼。IOL置换术最常见的病因为IOL偏中心和脱位,其中IOL脱位到玻璃体腔22眼(一片式IOL占19眼),这些后房型IOL在首次手术时均未进行晶状体襻缝线固定。置换术后矫正视力达到0.5的38眼;而较术前提高两行的54眼,其中26只眼提高4行。所有患者对术后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IOL置换术是治疗后房型人工晶体异常所致视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提示了IOL首次植入术应关注的问题。随着手术技术和后房型IOL设计和材料的改进,白内障手术向屈光性手术的过度,IOL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白内障手术中植入散光型人工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会议投稿: 儿童晶状体脱位手术治疗后的视觉发育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