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 
					|  | 
					| 作者:罗仁南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实验室  点击数:1930  更新时间:2008/2/15   | 
					|  | 
					|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罗仁南  张富文  段俊国  刘冀  李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75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造模后8周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变化,研究高血糖对大鼠视功能的损害情况。
 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预造模组(10只),采用化学药物STZ低剂量分两次腹腔内注射,建立高血糖动物模型,并分别于成模后1、2、4、8周末对其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记录仪器采用德国罗兰公司生产的RETISCAN3.15系统,参照ISCEV对临床记录mfERG的指南的方法和张作明关于大鼠多焦视网膜电图记录方法进行mfERG的记录。
 结果: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模型组大鼠mfERG一阶反应N1波和P1波峰潜时1周时即有延长,P1波峰潜时延长较为明显,4周时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1周时均有降低,N1波反应密度4周时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1波反应密度下降更为明显,2周时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STZ糖尿病大鼠在1周时即已出现视网膜功能的损害,并且损害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而逐渐加重。
 
 | 
					
					|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下一篇会议投稿: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老视的临床研究
 | 
					|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