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RI检测兔眼结膜下及全身注射GD-DTPA后眼内药物分布及临床意义 | 
					|  | 
					| 作者:毛晓春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襄樊市中心医院)  点击数:2671  更新时间:2008/1/30   | 
					|  | 
					| MRI检测兔眼结膜下及全身注射GD-DTPA后眼内药物分布 及临床意义
 毛晓春1,2 樊建中1 李彬2 李贵刚2 张虹2
 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眼科,襄樊  441021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武汉  430030
 目的 使用MRI研究兔眼结膜下及全身注射造影剂(GD-DTPA)后其在前房、后房及玻璃体内的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分为两组,结膜下组于球结膜下注射0.5mol/LGD-DTPA0.1ml,全身用药组按0.4ml/KG于耳缘静脉注射0.5mol/LGD-DTPA。此后进行连续扫描,观察前房、后房及玻璃体的信号变化并计算注射1、2、3h后各感兴趣区信号增强率,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膜下注射及全身用药后玻璃体、后房信号均无增强,结膜下注药组前房感兴趣区信号增强率明显高于全身用药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膜下注射后的眼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全身用药组的眼内药物浓度,两种用药方法进入眼后段的药物浓度很低,MRI能够在活体内、动态、实时地检测眼部的药物代谢。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GD-DTPA;结膜下注射;药代动力学
 
 | 
					
					|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黄芩苷在家兔血液和视网膜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光凝睫状体平坦部增加药物从筋膜下向玻璃体渗透的实验研究
 | 
					|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