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玻璃体腔内人工晶状体复位固定术 | 
					 | 
					作者:邹玉平  文章来源:广州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点击数:1011  更新时间:2008/2/13   
                                                      
                                                       | 
					 | 
					玻璃体腔内人工晶状体复位固定术
 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邹玉平,林振德,唐仕波,李永华,丁小燕
 摘要:
 背景:当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时间长,角巩膜缘切口已经愈合,如果此时发生IOL完全脱位,就需要行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PPV)手术。传统的方法是PPV后,将IOL转移至前房,再在角巩膜缘做切口,取出IOL或其一襻,再行睫状沟缝线固定。方法繁琐并增加眼前段的创伤,同时术中可能发生眼球塌陷或虹膜脱出。我们在2006年全国眼科年会(北京)上报道了玻璃体腔内行IOL复位固定的方法,但一手持导光纤维,一手持眼内镊的手法令眼内用套马索套IOL襻很困难。近年来,我们改进了这一方法,使用“吊顶灯”行PPV,或将普通玻璃体切割系统的一个光源模拟“吊顶”,方便双手套IOL襻,解决了上述难题。
 方法简介(可备录像或图片):在适当的球壁预置好固定IOL用的聚丙烯线;行四切口PPV,其中一切口固定光源;重水将IOL浮起;自PPV切口拉出眼内段聚丙烯线,中间剪断,两断端各做一个“套马索”,并送回玻璃体腔内;双手各执一个眼内镊,将IOL的双襻各用一个“套马索”套紧。拉紧眼外段聚丙烯缝线,IOL即被固定在球壁上;继续完成必要的玻璃体切割和气液交换,如果光源亮度不足,可左手持第二光源的导光纤维帮助照明。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多发性硬化的眼部表现分析 下一篇会议投稿: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