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同切口对于白内障超乳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 
					|  | 
					| 作者:于军  文章来源: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55号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110001  点击数:1557  更新时间:2004/6/5   | 
					|  | 
					|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时,根据患者术前角膜散光情况选择在其角膜最大屈光轴上做手术切口,可以减少白内障手术引起的手术性散光,并可在一定成度上减少术前已经存在的散光。
方法:选择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名,男女不限,随机分成两组,行PEA+IOL术。术前测视力、矫正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应用0.4%倍诺喜做表面麻醉(术前5分钟点2滴,术时点2滴)。A组根据患者术前散光情况,选择在其角膜最大屈光轴上做角膜缘3.2mm切口(术前散光较大者,在统一屈光轴同一屈光轴对侧做松解切口)。B组在角膜缘12点处做3.2mm切口。均进行PEA+IOL术。观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变化。
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时视力、角膜散光改变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时A组角膜散光情况明显好于B组。
结论:不同手术切口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存在影响。根据患者术前散光情况在其角膜最大屈光轴上做切口,可以有效的减少白内障手术引起的手术性散光,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前已经存在的散光(1D-2D)。 | 
					
					|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前房正压下环行撕囊技术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会议投稿: 术后早期囊袋膨胀综合征(附2例报告)
 | 
					|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