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危险因素分析 | 
					|  | 
					| 作者:代云海  文章来源: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1227  更新时间:2008/2/14   | 
					|  | 
					| 天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危险因素分析 代云海 黄钰森 谢立信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青岛市燕儿岛路5号 26607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5-2000年于我院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行晶体摘除、后囊切开联合前波切、一期或二期IOL植入手术治疗且视力稳定1年以上患者的资料。结果 62例(124眼)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和23例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完成随访。双眼患者中低视力的眼数占21.0%(26/124),其中8例为双眼低视力,10例为单眼低视力;单眼患者中低视力的占87%(20/23)。双眼患者中术前伴眼球震颤10例(20眼),其中7例为双眼低视力,2例为单眼低视力,术前伴眼球震颤术后低视力的发病率为80%(16/20)。双眼患者中术前晶体致密混浊、手术年龄大于3月龄共13例(23眼),其中低视力的眼数占69.5%(16/23)。双眼患者单眼低视力中90%(9/10)由于后发障(5例)或术后不配合遮盖训练(4例)而使得单眼优势发育未解除。单眼白内障患者术后经严格遮盖训练,虽然61%(14/23)的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以上,但仍有87%患者术后为低视力。结论 术前伴眼球震颤、晶体致密混浊手术较晚、单眼患者和术后单眼优势发育未及时解除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低视力的4个高危因素。
 关键词 低视力 先天性白内障
 
 | 
					
					|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超声乳化中核处理的体会 下一篇会议投稿: IL-1β和MMP-2、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表达和意义
 | 
					|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