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散光眼术后高阶像差变化的多因素分析 | 
					|  | 
					| 作者:季鹏  文章来源: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48号  点击数:3264  更新时间:2008/2/14   | 
					|  | 
					|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治疗近视散光眼术后高阶像差变化与切削量、治疗光区直径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采用虹膜识别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69人(138眼),采集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高阶像差值,角膜后表面的前凸值(采 用Orbscan-IIz角膜地形图测量),记录患者的治疗光区直径和切削量,采用用多元逐级回归分析探讨手术切削量、治疗光区直径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 与术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等效球镜度-6.05±1.84D,手术切削量为96.26±25.14µm;治疗光区直径6342±297µ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47.26± 15µm,术后6个月瞳孔直径6mm区的总体高阶像差和去球差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分别为0.78±0. 26µm、0.56±0. 23µ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瞳孔直径6mm区的总体高阶像差和去球差高阶像差均方根值与切削量(r=0.62、r =0.46, P<0.01)、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r=0.49、r=0.45, P<0.01)有正线性相关,二者与切削光区(r=-0.56、r=-0.47, P<0.01)成负线性相关。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术后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大,术后高阶像差增加与手术切削深度,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呈正线性相关,与切削区直径呈负线性相关。 | 
					
					|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大鼠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观察 下一篇会议投稿: 没有了
 | 
					|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