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用于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的变化 | 
					|  | 
					| 作者:梅海峰  …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430060  点击数:2115  更新时间:2004/5/12   | 
					|  | 
					| 目的  观察波及黄斑区的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各时期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评价其与视力恢复的对应关系。
方法  对28例(28眼)波及黄斑区的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加压术视网膜成功复位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黄斑区形态变化,并研究其与对应视力的关系。
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存留,随着时间的延长,积液不断吸收,至术后12月时,仍有3例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存在少量积液,其余积液全部吸收。与之相对应,随着神经上皮下积液的不断吸收,患者视力逐渐提高,术后12月时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眼,0.05~0.3者共6眼,0.3~0.5者共8眼,≥0.5者共13眼。术后1月与1周、3月与1月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脱离高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而术后6月、12月则无明显变化(p>0.2)。
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从微观角度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复位后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并能较好地解释术后视力的恢复过程,从而为预测术后视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视网膜脱离    视力 | 
					
					|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糖基化终产物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凋亡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会议投稿: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 
					|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